找准切入点 推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
民进梧州市委会 日期:2012-3-11 来源: |
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号提案 民进梧州市委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是应对全球科技经济竞争、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节能减排和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着为推进我市“两化”融合建言献策的目的,民进梧州市委会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和建议如下: 一、我市开展“两化”融合的不足与困难 由于受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市开展两化融合面临着种种困难: (一)“两化”融合基础薄弱,“两化”融合工作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产业,对“两化”融合思想认识不到位,发展基础较薄弱,推进力度不够,缺乏长远规划;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没有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不同产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差异较大。 (二)推进“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缺乏合力推进融合的工作机制以及适应融合发展趋势需要的全新高效的工作方法,大多数企业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的意识,电子商务应用还未全面应用。 (三)信息化人才紧缺,从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的人才严重不足,相当数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部分业务的应用阶段,集成应用、业务协同基本没有开展,在研发设计和营销分销环节两端更显薄弱,致使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始终处于加工制造产业链的低端。 (四)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订单生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上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上持续投入不多或是空白。 二、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对策措施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处于发展的早期,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从长远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促进工业发展为根本目的,从八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深入学习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推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文件,提高对“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准确领会工信部确定的“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也就是宏观、中观、微观,线(行业)、面(地域)、点(企业)的三级推进思路;二是积极探索推进行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制, 加强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以企业为主体,注重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实际需求,借助大型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力量, 积极主动开展“两化”融合。 (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科学发展。制定全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规划,细化信息技术改造重点工作,确定提升传统产业的调整方向,为信息技术融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通、管理、研发设计和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三)加强政策创新,完善“两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 完善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设立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机制,并为我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市政府公布的重点信息化项目给予奖励;推进政府采购优先使用本地融合创新产品,优先支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上市融资、用地、用工等需求;加强“两化”融合绩效测评,探索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大力推行以国有企业为试点的首席信息官制度。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比例达99%,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呈良好的态势,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信息网络平台还处于空白。应建立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多层次、高效率、针对性强的信息咨询业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同时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技能培训,既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 ,造就一支与我市“两化”融合水平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队伍。 (五)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市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全市信息化发展,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区域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和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三是依托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电信运营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商,编制信息技术应用指南。 (六)突出龙头企业(工程)示范作用,带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我市已形成装备制造、建材、有色金属、化工四个优势产业,能源、林产林化、食品、医药、冶金五个传统产业和纺织服装业、电子信息、人工宝石加工三个特色产业。可从中组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两化”融合改造提升工程(或项目),与获自治区信息化示范企业一起作为典范,广泛加以宣传和重点支持,以此带动相关产业、行业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工作。 (七)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抓好我市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区工业基础好、产业集聚度高、改造潜力大等优势,探索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新模式,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形成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分类、采集、管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供应、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等各运营环节的信息资源优化整合。加强园区整体规划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整合区域内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八)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深化信息化应用。 一是积极与梧州学院和区内外高等院校及国内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寻求新发展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有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应用宽带网络、智能化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和提升服务手段,加强服务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信息化应用。 hr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民进梧州市委会: 你委提出的找准切入点推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提案。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委对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为推进我市“两化”融合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提出很好的建议,现就你所提出的建议作如下答复: 一、我市开展“两化”融合的不足与困难 正如贵委调查所言,我市在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各方面不足和困难的客观因素,但随着市工信委的成立和相关职能的设置,“两化”融合工作正朝着有组织性、有计划性、有步骤地开展,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对投资“两化”融合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对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呈现较高的积极性。2011年自治区工信委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创建企业“两化”融合应用示范千百工程(1000家“两化”融合应用企业、10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对获得自治区“千百”工程称号的企业,自治区将在今后企业申报“两化”融合项目上给予政策和资金优先考虑,我市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嘉进药业有限公司五家企业荣获自治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广西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等二十五家企业荣获“两化”融合应用企业称号。2012年1月份,自治区工信委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桂政发〔2009〕106号),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快信息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在全区范围内组织2012年自治区两化融合投资项目资金扶持申报工作,我市有13家企业新建设的信息化项目踊跃申请,项目总投资额达2.13亿元,项目包括物联网应用、智能化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等领域,最近经自治区相关部门及专家评审,我市蛋白肠衣有限公司的物联网系统项目、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和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了自治区“两化”融合资金扶持评审,这是我市近年来在“两化”融合项目上获得支持最多的一次,这对今后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工作起到了促进和鼓励作用,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基础和积累经验。 二、促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切入点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也对信息化发展提出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同时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其次,推进“两化”融合,必须体现工业发展以信息化为时代特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也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战场。“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建立起以林产林化、日用化工、食品、医药、宝石加工、机械、造船、化工、金属制品加工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工业整体水平还不够强,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过多等问题日益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确立了雁阵的发展模式,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的千亿元产业,这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难得的机遇,推进“两化”融合尤显重要,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工作: 一是在工业研发设计方面。要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领域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适应未来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生产柔性、环境友好工业搔到痒处模式的发展。 二是工业生产过程方面。重点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机械、纺织等行业中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生产等生产控制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的信息化。特别是要重视机床、锅炉、电动机、机械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钢铁、建材、有色有行业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辅助工艺等系统的企业还不算多,数字生产线更少,今后将要引导企业在这些装备中融入信息技术,积极倡导绿色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对能源、材料、水等资源的消耗,加强产品回收利用,把工业各行业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 三是企业和行业管理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层次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强化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以及人员、资金、物资、信息、客户资源的管理,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加强对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广泛宣传和先进模式的推广,以点带面,促进企业向信息化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产品流通方面。加快工业行业与物流业的对接,在工业企业推广供应管理,实现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实现工业行业与物流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我市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能利用互联网或者是企业自建商务网站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进行部分产品的销售或是原材料的采购,但业务量有限。下一步要切实落实好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生产性物流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梧政办发〔2011〕195号)精神,大力培育物流企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物流信息化,把上、下游企业及社会物流连接起来,加速供应链企业群体的发展,建立工业现代流通体系。 五是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善工业行业人才结构,营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工业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快各类科研领军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后相关劳动力的再培训和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行业有序转移,既带动就业,又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