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编制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政协梧州市委员会 (2015 年6 月26 日) |
作者: 政协梧州市委员会 日期: 2015-6-26 来源: 梧州政协网 |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围绕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是市政协今年的重要任务。4月份以来,市政协组织相关专委会,召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市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先后三次召开“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专题协商会”,在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等情况介绍的同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分别到部分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厂矿企业走访调研,以不同方式广泛征求各层面、各领域的意见建议。6月17日,市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召开了第二十五次会议,围绕编制“十三五”规划工作开展专题协商,并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明确“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导向 按照中央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要求,编制好我市“十三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的新要求。要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战略举措,在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建设美好新梧州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二是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细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好、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三是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提出切实管用的新思路、硬举措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推进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四是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是突出体现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要求。重点谋划一批转方式、调结构、管长远,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争取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中来。 二、强化“十三五”规划在改革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强化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与相关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共同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要积极推进市县规划改革创新,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多规融合”,为形成市县规划“一盘棋”整体联动奠定基础。同时,要精减专项规划的数量,增强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 要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风险挑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依法治国战略部署,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粗放的空间开发模式,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上奋发有为、取得更大进展。要树立“跨界”思维,推进“跨区域”产业合作。根据我市目前区域合作发展特点,应着力提高与粤港澳和珠三角经济联系和产业合作水平,借产业转移东风,重点加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要着力把握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机遇,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模式。 四、科学引导产业布局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要认真审视我市在资源配置、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生态与环境保护、周边产业等方面的条件,从比较优势出发,把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主要任务,尤其是主导产业和增长点。要有计划的增加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比例,按照集中集聚的原则,着眼于大力培育和合理布局产业链、产业集群尤其是城乡生态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要按照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要求,在重点城镇周边或相宜地域大力发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以此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针对我市“十二五”期间呈现的产业链偏短、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的现实,在“十三五”期间应着力在延长产业链下功夫,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新模式,做强做大现有产业,带动结构优化和提升发展质量。由于小微企业大多数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因此,在重视创业创新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支持作用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在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得到充分的展现。 五、合理确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要统筹考虑经济运行规律和我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增长速度和规模。在指标设定方面,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目标和指标,特别要突出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等民生改善方面的目标和指标;增加城镇化边界、空间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生态红线等空间管控方面的指标,为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建议将政府必须完成的一些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将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任务作为预期性指标,并可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体现地域特色的指标。 六、调整完善规划期限,重视时间和空间的有效衔接 由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某些领域或具体项目上存在的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在编制规划时,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间的远景发展,主要指标可展望到2030年。空间布局可以是更长远的制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规划期限进行调整和完善。当中既要与全国、全区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又要与市本级、市县之间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牢固树立规划上的一盘棋思想,从而为全市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创造条件。 七、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规划草案》出台后,要借助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可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组成若干征求意见组,分别听取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集思广益、汇集民智。也可由相关部门联合举办领导干部推进“十三五”规划专题研讨班,邀请相关领导或专家学者作报告,在部门领导与学员之间开展互动研讨和交流。 八、需深入思考和把握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关于充实城市发展内涵问题。市发改委《基本思路》“充实城市发展内涵”中提及“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问题。梧州市作为西江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发展整体上基础还比较薄弱。在目前我市区域产业集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实现文化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必须用前瞻性的眼光,将区域文化资源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在实际工作中,既着重于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系列文化产品,同时又努力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与区域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文化元素所蕴含的内在价值通过与经济产业的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区域文化产业体系。建议在展示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与魅力的同时,探索发展区域文化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道路,有重点的打造龙母文化、六堡茶文化、陶瓷文化、宝石文化和美食文化等体现梧州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品牌。 (二)关于智慧梧州建设问题。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广西“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给梧州经济建设带来重大机遇,也为粤港澳企业提供了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据了解,中兴梧州子公司落户梧州后,将重点承建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公共数据交换平台为核心的梧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将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慧教育、医疗、旅游等系统整合到统一的云平台中,实现政府资源统一管理,有效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更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要抓紧中兴梧州智慧城市项目的落实,结合梧州教育、社区服务、城市公交等方面的实际,科学规划谋划,加快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步伐,在改善梧州城市公共服务环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梧州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三)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据有关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无论从全国还是我市来说都将处于经济周期迅速上行区间,既要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又要实现名副其实的“龙头城市”、“区域性中心枢纽城市”目标。这就要求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应略高于小康目标的增速。如果按照9%的增长指标来规划,估计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建议再三斟酌而定。 (四)关于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问题。梧州未来可预期的城市建设问题,主要是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方面,其中交通问题尤为突出。另外,我市几个工业园区紧靠城市中心,这对市区未来饮水安全也将造成极大隐患。因此,在规划中要结合产业布局发展和城镇布局实际,兼顾人口流动趋势、环境保护等情况,切实做好中心城市、县城和若干重点城镇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使其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承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按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研究提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高效、符合我市长远发展需求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有效缓解交通运行压力。 (五)关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问题。在制定规划和具体实施中,切实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如在新城区建设中,要注意城市文化的传承,注重城市的内涵建设,建设富于个性的、适合人居的、人文和商业气息浓郁的城市家园;在矿产、土地、水源等资源型产业发展方面,要注意各类资源的适度、梯度开发,在杜绝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在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方面,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梧州旅游业,利用我市独特的龟苓膏、纸包鸡、人工宝石等“老字号”资源,打造具有梧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牌;要充分发挥生态乡村独特的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综合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六)关于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问题。梧州市近10年来城市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在涉及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各类市场在数量上、规模上增加无几,加之市场规划落后、管理混乱,使得市场建设无论在容量还是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动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基本思路》中提及“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建设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等目标,加快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作为其中的平台载体尤为重要。因此,在市县两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中,要走以人为本、分工有序、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强化区域分工职能,融入城镇化建设总体框架进行安排。建议在完善原有市场功能的同时,在市红岭路和三龙片区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花鸟、茶叶等专业市场,配套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以此拉动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七)关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按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突出市县的地域特色,把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空间和举措上来,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有效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要在强化水土资源保护和大气环境治理、自然生态空间修复的同时,把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城乡污水垃圾综合治理等内容摆上重要的位置来考量和谋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八)关于下大力气打造六堡茶品牌问题。我市六堡茶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企业凝聚力等方面仍比较薄弱,行业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并不显著。因此,一是加大六堡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在实施“十三五”规划中,要强化政府的引领作用,切实把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与挖掘六堡茶的历史与文化结合起来,搭乘“一带一路”的春风,专题立项,搞好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宣传筹划,增强六堡茶品牌的宣传效应。二是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生态茶园核心基地。推广实行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规范品种培植,大力扶持六堡茶核心产区原料茶的种植,扩大茶园种植规模,促进六堡茶产业走良性发展道路。三是以六堡镇为核心,实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要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尽快修造梧州至六堡二级公路、解决未来五年六堡茶基地建设和品牌推广专用经费。四是在市层面成立六堡茶发展专门领导机构和服务组织,具体负责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有关规定的执行,实施行业标准常规监管与执法。五是加大六堡茶产销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他们在产、供、销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走出去,大胆拓展国内外市场。 (九)关于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问题。积极推进岭南生态养生城建设,抓好“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试点和“中国长寿之乡”申报工作,打造粤港澳“后花园”。一是坚持养老与休闲、养生、旅游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理念,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促进作用,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加快绿城水都的建设。二要抓住市政府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签订的《梧州市生态养生养老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研究协议书的机遇,认真分析梧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现状,加强重点区域养老地产布局,对梧州市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做出客观分析与预测。三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上级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导、扶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和投入养老养生产业,支持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探索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模式。四要加快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梧州市建设成为广西有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岭南生态养生基地和智慧养生养老中心。 (十)关于下大力气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问题。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上举足轻重。但在我市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职能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扶持引导力度不足、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一要发挥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和市场带动的作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搭建民营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平台,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二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门槛、拓宽领域,转变方式、改善服务,建立完善平等、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和便捷、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切实在放开市场准入上下功夫,在拓宽融资渠道上求实效。三要着眼于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重视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制定完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以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和商贸流通、高新技术开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有计划的引导他们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事业建设,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四要落实好中央有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 (十一)关于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问题。由于一般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具有时限性、发展不均衡性等特点,加之卫生计生规划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同一时期的卫生规划中解决所有问题,必须经过深入过细的调查研究,在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进行优先选择。同时要兼顾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数量、结构和布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评价。一是在全面疏理国家、自治区重大政策文件和分析当前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我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二是做好我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视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我市对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检测能力低下等问题。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网络和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建立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是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支持饮用水水质监测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疾病监测等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的投入。五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办医,解决城乡基层医疗条件不足的问题。 (十二)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问题。近期央视对我市花生油作坊存在问题进行了曝光。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薄弱、基层监管队伍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技术手段不强、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在“十三五”规划中应认真分析研究我市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举措,并在重要领域以及关键部位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十三)关于企业人才短缺、用工困难问题。“劳动力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已成为全国性普遍现象。而梧州在区内乃至全国地级市中,工人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当前不少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一是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引导和协调各用工企业认真研究落实中央关于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有计划的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增强人才支撑力和劳动力市场吸引力。二是依托市本级高等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实施“校企联合”、“校校合作”、“实体联动”工程,有计划的加强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拓展和盘活我市人才市场,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招聘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努力为他们创业发展搭建平台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十四)关于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问题。为确保“十三五”期间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一是合理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基本思路》“科技进步与创新”中提出科技研发经费将按GDP2%的比重作出安排,这与我市目前财政收入实际水平并不协调,估计未来几年也难以达到。应作进一步论证,可参照自治区或者兄弟市指标作安排。二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结合梧州实际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梧州高新园区为主体,建立完善以管、学、研、产为一体,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平台,通过压缩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把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在技术创新上,要坚持以资金支持、政策引导为重点,精心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技术创新成果,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投资、金融信贷、风险投入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多渠道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和推动文化体制创新。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政策和运行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公共文化力度,制定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运营,在确保公共文化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梧、质量强梧”战略。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教育,提升劳动者科技素养,大幅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借鉴外地经验,由梧州学院牵头,整合市内职业教育机构,成立梧州市职业教育联盟,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教育长效机制,为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和技能技巧搭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