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视察调研 提案工作 议政建言 社情民意 党派团体 县(市、区)政协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规章制度 文史资料 理论研究 他山之石 政协知识 艺术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关键字:     
?

梧州近代城市建设与卓缵森

作者: 卓育堂    日期: 2016-6-30    来源: 梧州政协网

 卓育堂

 

我的父亲卓缵森,1924年至1949年一直在广西梧州民国政府从事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梧州解放后,他先后在市人民政府和企业从事城市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等工作,他见证了梧州长达四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历史。

笔者自幼耳闻目睹父亲卓缵森的工作、生活,听他讲述梧州解放前后的城建发展情况。近年,笔者翻阅父亲遗留的众多文稿,发现其中有他亲笔所写的自传,以及记录梧州自20世纪20年代拆城墙以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文字、图片、书报等资料,现整理撰写本文,以纪念先人并提供一些梧州城建史料。

寒门学子一生以技术报国

卓缵森(1900年~1972年),广东梅州平远县仁居镇人,1924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工程专科学校。卓缵森出生于广东与福建、江西交界的偏远山区一个小村庄的贫寒之家,全村20多户人,没有一人读过中学。那时小村小姓常受大村大姓欺凌,卓缵森自幼深得村中父老赏识,作为日后帮助贫苦村民出头的培养对象。因此,他自幼读私塾至中学毕业一直都得到村中“蒸偿”(太祖公田由村民轮流耕种的收益)的扶助。1921年6月,他在旧制中学(不分初中高中共四年)毕业后,因家贫无力再升大学,便在家乡做小学教师。1922年春,广东省立工程专科学校在平远县招收一名公费生,由县政府补助该生每月10元及每年衣服费直至毕业,并要求其毕业后回原藉服务。卓缵森有幸考取,并到广州复试后终获录取。

卓缵森家贫路费无着,幸得村中父老以义会的方式筹资帮助,才得以赴读。1923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兵变,学校缺经费停课。当时同学周泽华(又名周清,“文革”前在广西交通厅工作)率众同学谒见孙中山大元帅,请求其拨款以恢复学业,卓缵森随同前往,随后学校得以复课。1924年5月,他以工专考试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时,他在工专读书时交往的客家同乡姚雨平先生(“文革”前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结识了当时粤军第一师师长兼梧州善后处处长李济深,遂介绍卓缵森到梧州求见李济深,请求其帮助安排工作。卓缵森到梧州善后处后,即转派到当时的梧州商埠局做测绘员。从此,卓缵森在梧州这个水运兴旺、商业繁荣的小山城从事城市建设直至退休,历时42年。      

当时梧州商埠局位于文昌宫(现文化路小学),卓缵森单身一人住在文昌宫前座的魁星楼。时任梧州商埠局总办是李衡宙,工务处处长兼总工程师是苏鑑轩,工程师是何海澄。卓缵森日作夜学,业余时间常向这些上司和技术前辈请教,技术水平很快得到提高,并了解梧州市政情况。

1927年,梧州成立工务局,首任局长是凌鸿勋;上海籍的工程技术人员赵祖康任建设课课长,随后很快升任局长,同时也是梧州工程师学会负责人。工务局经常在星期六下午召集技术人员上课两小时,由赵祖康主讲市政建筑工程理论与技术,以及推进梧州市政工程的规划与方法。卓缵森参加听课后受益很大。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赵康袓因为非军界人物任上海市代市长。同年5月,上海解放时,赵祖康把政权顺利移交给陈毅市长,解放后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1957年起连任三屆上海市副市长。

卓缵森感念当年得到家乡父老的资金支持才得以念完大学,1928年9月至1929年2月,他请假回到家乡平远,由县政府安排他负责修建本县一条公路的技术工作,这条公路由县城城南车站起,经梯子级、东石、坝头,连接大拓公路。卓缵森主持负责这条公路的测量、设计、监工等工作。

梧州政府城建部门的名称在各个时期都有改变。卓缵森先后在民国政府的商埠局工务处、市政委员会任技术员,在市政府工务局、梧州商埠工务局、苍梧县政府建设科(当时苍梧县管辖梧州)、梧州专员公署建设科(当时专员公署管辖梧州及各县)任技士(相当于现今工程师职称)。

梧州1945年9月沦陷前,政局动荡,专署机构准备迁往玉林,专署很多人员四散返乡不往玉林,紧急局势下专署撒销民、财、教、建等各科,合并为督导室,下设民、财、教、建、粮、农林六名督导员,各个督导员由原来科长调任。原建设科科长是本地人亦返乡,因卓缵森家乡远在梅州,表示愿偕家人随专署迁往玉林,他得以提拔为督导室建设督导员,并由技士升为技正(相当于现今高级工程师职称)。专署设立督导室并任命各督导员数天后,专署即迁往玉林。

1945年8月梧州光复后,专署迁回梧州,以后直至解放前夕,他一直任建设督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疯狂轰炸我国各个城市。1940年冬,民国政府在桂林举办中央防空训练班。卓缵森因文化学历符合条件且做城建工作,被选派参加训练班。防空训练结束后,他回梧州向有关机构和人员传授防空知识,指导建筑北山防空洞和有关机构的防空设施(地下室等)。抗战时期,北山上挖掘了很多防空洞,各洞上下左右互通成网,有一定的建筑技术要求,这些防空洞至今仍存。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数天后,卓缵森的同乡王长春先生和南下共产党人员甘牛先生到卓缵森家中,告知王长春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在梧州广西大学读书时就认识卓缵森,以后在梧州工作,经常到卓缵森家中聊天。当时卓缵森并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初期王长春参与筹建市政府,那天他到访,是请卓缵森到即将成立的市政府建设科负责主办市政工程,并请卓缵森转告旧政府的技术人员出来参加工作。

卓缵森当即表示愿意到建设科做好技术工作,但不担任负责人,并推荐专署技术同行尹家骥先生负责市政建设工作。

1949年12月,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尹家骥任建设科副科长,陈汝辑任科长,王长春任经济科科长(当时市人民政府下属只有三个科)。1985年,甘牛任梧州市副市长时,曾与笔者当面说过此事。

卓缵森自广东工专读书开始,终身抱着技术报国、技术立身的思想,一心一意研究专业技术和城建业务。1935年,原梧州工务局局长赵祖康升任民国政府交通部公路局局长,曾电召他赴南京任测勘队队长,他以父母在世、任职工作不宜远离家乡为由推辞。1938年,他的老上司罗福康改任广西贵县县长,曾来电请他赴任县建设科科长,他亦予以推辞。           

1927年,卓缵森由赵祖康介绍,参加中国工程师学会梧州分会成为会员,直至1951年6月该会结束。

1952年11月6日,梧州市政府发文件任命各行业一批工程师和技术员,其中建筑行业两名工程师:卓缵森和尹家骥。1956年起卓缵森成为中国科协会员。1960年起成为梧州市民革成员。1962年起任梧州市政协委员,同年出席梧州市政协大会并列席梧州市人大。他也多次评为梧州市先进生产者。

hr


见证梧州城建发展历史

卓缵森1924年刚到梧州工作时,正逢梧州开始拆周围城墙,市政建设正推行“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八字口号。当时城墙内外分布很多水塘冲沟,塘基冲边分布很多穷人住的竹木屋;河东市区有雍菜塘、塔脚塘、放生冲,这三个塘冲位于现今中山路居仁路一带,还有东学塘(现今阜民路一带)、意园冲、同园内塘(现今东正路附近)、义学塘(解放后桂北路交界处、原梧州市政府第二招待所附近)、老虎冲塘(现今河西茶厂附近)、文澜冲(现今文澜路南段附近)等。

当时较大的市政工程,是挖劈北山一部分泥土填塘,同时陆续拆除城墙所得城垣大砖,用来建可以进人的大渠井和修建马路。

原南面城墙位于现今南环路,有大南门和小南门两个城门,城门口道路通往西江至西江与桂江交汇处。当时无自来水,城内外大部分市民用水要通过大、小两个南城门往江边担水,所经道路狭窄,常年路面湿滑,市民称之为“水街”。而城西市民就近由西城门往桂江担水。拆城墙时期首先修建城墙南面“水街”等道路,把拆城大砖砌筑大南路等马路的大渠井。

1924年冬,梧州发生大火灾,是日北风强劲,由大码头起火,经桂林路、四坊路一直延烧到五坊路接近小南路口,很多店铺民宅烧毁,损失巨大。当时商埠局灾后立即在灾区开辟马路,制定建筑铺屋规划,为适应日趋繁荣的平码行(专门把上游土特产品销往广东和收货供出口等生意的经纪行)以及银号、钱庄等店铺经营,并适应南方日晒多雨的气候特点,继续加强路边骑楼建筑的规划和建设。

骑楼是20世纪初以来梧州河东城区街道的特色建筑,即所有路边建筑的首层店铺按统一进深缩入,连成公共人行长廊的商住兼用楼房。当时,梧州商埠局迅速在珠投岭(现今岗岭路) 开辟成阶梯形的住宅区基地,安置灾民移建住宅。1926年,梧州商埠局运用三角导线等规范技术,完成测绘市区全图和邻近山岭地形图,初步制订市政建设规划方案。

1926年,梧州商埠局改组为梧州市政委员会工程处,委员长是蒙民伟,工程处处长是李乾享。1927年冬梧州市政府成立,蒙民伟任市长;市政府下设工务局,局长先后是凌鸿勋、赵祖康。卓缵森在工务局由技术员升为技士。1928年3月工务局编撰出版《梧州市政工程概况》,得到当时广西省建设厅的赞许。

1927年至1929年,梧州工务局完成的市政项目和工程有:在原梧州商埠局测绘的基础上,正规化完成全市测量,绘制标准图(如市区、道路的平水、标高、地势等),进一步制订市政建设规划,包括制定改善河东街巷和开劈河西道路规划,制定全市各条马路路线及宽度,各条下水道布置网线,等等。

这段时期全市修建和改建的马路有:中山路、南环路、大中路、大西路、大东路、竹安路、珠玑路、五坊路、平乐路往北延伸至桂林路。同时在大东路与竹安路连接处的中山路段,即原锁龙桥底流往西江的大水沟,建筑了一段钢筋三合土(类似于现今的混凝土)的大渠;建筑了规模较大的三合土石块的大南码头(照片2为20世纪30年代初叶梧州大南码头)及货仓;建筑了大南码头至珠玑码头的河堤马路和河岸石砌护坡;建筑了河西大学路及傍山发电厂机房,建筑了梧州第一、二菜市场(现今的中山市场、万寿宫市场);建筑了椎子冲(现今平民冲一带)平民住宅区基地;建筑了东门街(现今东正路)及消防瞭望高楼(市民至今一直称之为“火烛楼”)。

1930年,粤系军阀陈济棠入侵广西后,梧州市市长换为区芳浦,工务局局长换为关祖章。1930年至1932年,梧州工务局管理修建完成坐落于北山顶的著名大工程--中山纪念堂。

这段时期,梧州市自来水厂开始筹建。为了筹建自来水厂建设资金,当时全市还发行自来水公债。这段期间建筑了东环路至中山纪念堂前的绕山马路(路面铺到原水厂门前);冰井冲西侧至现今梧州市公安局后面地块及中山公园正门牌坊的环园路;开辟了白鹤山河滨公园。当时,由关底(现今大东路末端)至大码头(现今桂林路末端)有公共汽车行驶,途经大东路、竹安路、五坊路、九坊路、四坊路,这是梧州历史上最早的公共汽车线路。同时,也开辟了梧州历史上最早的汽车旅游线路:坐汽车环绕市区并沿北山环山公路至山顶的中山纪念堂,车费每小时一元。

1932年,梧州取消了市政府称谓,改称为梧州商埠工务局,局长蔡灝,局址设在准提阁(现今梧州市公安局所在地)。

1932年至1934年,梧州商埠工务局建筑完成的市政工程有:修建北环路等城北道路,在北山南端(现今阜民路北侧山咀)建筑花园住宅区基地;从该住宅区直上到中山纪念堂前平台建筑水泥三合土路级;建筑北山绕山路及分级环形路;在中山公园西侧建造晨钟亭,在岗岭路建造西竺园寺庙,并由蔡灏亲笔题名。在北山环形路划定一些地段地块,供李品仙、叶琪等军政要人使用。当时中山公园虽然建造道路、林木尚不完善,但已有较大规模。在城区,填平了鳄鱼塘(现今梧州市公安局门前地块),建造了儿童游乐场,场内建了六角亭、圆形水池、网球场,在场北建了雪耻亭(传说附近有施香海墓,建亭以纪念),由林虎亲笔题字。那时,还在河西三角嘴一带进行了测量,制定开建马路的规划。在铜鼓山腰(北山环山马路东北拐弯处)建筑完工自来水厂,在冷水冲桂江岸边建筑完工自来水抽水塔,在河东街道铺设自来水管网和建立各水站。

梧州自来水系统自1927年开始筹建,至1934年完工,市民开始使用自来水,历时八年,当时可谓耗财耗时的市政大工程。

1934年,梧州撤销商埠工务局,市政建设归并苍梧县政府建设科管理,前工务局局长蔡灏升任县长,县府设在前工务局(现今市公安局所在地)。

1934年至1940年,卓缵森在苍梧县建设科任职期间,已经有矿商在苍梧县勘测矿产资源,征用农地,开发利用矿藏。1934年至1949年梧州解放前,卓缵森常参与苍梧县和专署管辖各县的公路、水利灌溉设施、圩亭菜市、电话线路等的测绘、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这段时期常有广西省政府建设厅官员和技术人员、矿商到苍梧县及专署各县探矿,卓缵森常随同并做测量等技术工作。

1937年至1944年梧州沦陷前的抗战期间,政府和民间财力着重于抗战,梧州的市政建设基本停顿,主要从事挖建防空洞、修复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市政设施等工作。

1945年8月梧州光复后,城区迅速投入重建。专署恢复成立市政工程处,处长何栋材,处址在解放后中山公园山腰原公园管理处。1947年受政局影响,市政业务减少,专署撤销市政工程处,市政工作划归苍梧县政府设立工务科管理。

光复后,卓缵森在专署督导室,主要负责制订城区及专署辖区各县的有关建设规划,绘制和审查规划图以及公共工程的监督、验收等工作。

梧州沦陷前曾遭日本飞机轰炸,沦陷一年期间又遭美军飞机轰炸,马路、供电供水系统等市政设施被严重损毁,全市三分之二店铺被炸毁。光复后市政工程处首先修复大南路,并把已炸毁的大南路由原来的宽30英尺扩宽至40英尺,两旁人行道由原来的10英尺扩宽至12英尺。

为求尽快恢复城市生机,市政工程处临时允许建筑商铺可不作正式报建,可作手续简化的临时修茸报建。当时铺主急于恢复营业,大部分因陋就简搭建临时商铺。随后一段时间,市政工程处制定了一系列城建规章制度,如划定马路边铺屋的边界和进深,新建房屋的报建、验收和处罚制度等。

光复后,各地来梧州的生意人逐渐增多,民间资金开始投资旅店、餐馆、戏院等。从光复后至1946年间,梧州迅速修复和新建的的戏院有:升平戏院(原址在解放后的中山路人民剧场,现国泰广场)、娱乐电影院(现南环路红星电影院)、新世界戏院(解放后的南环路梧州戏院、新闻电影院)、大光明戏院(位于现珠玑路)、新光戏院(解放后的金星电影院,原址在现今南中路中山市场北面)。

1947年撤销梧州市政工程处至梧州解放前夕,因此市政建设减少直至停滞。

近代梧州扼广西水路运输之咽喉,民国时期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大南码头,还有几个客货船小码头,构筑了南堤路江边一段石护坡。城区扩张虽然陆续建筑下水道,但各条污水渠都是就近通往江边,造成众多水上居民饮水不洁。上世纪50年代,随着沿江马路的修建完善,建筑了沿江大渠归纳各条水渠,污水集中在西江下游谭公庙对出江边(现今桂东医院附近)排出。

解放前河西无自来水,解放初期政府铺设桂江过河水管,并在河西铺设水管网线及供水站,解决河西居民、工厂用水问题。

民国时期梧州的工厂都设在河西区,先后建有火柴厂(生产舞龙牌火柴)、板厂、植物油料厂、广西制药厂、兴华电池厂、毛巾厂等几家较大的工厂。在河东老城区,密集建筑酒店、戏院和商业大厦。抗战前最出名的建筑投资商是桂南堂(桂南浸信会联会),是美国基督教教会(教堂在大东上路)控制的组织,公开老板是华人教徒。桂南堂曾经开设日益会以筹集社会资金,陆续收购地皮用于建筑大楼。当时桂南堂投资建筑的大楼有新西旅店(位于今南堤路)、原梧州旅店(现今的新世纪大酒店址),曾设立商务印书馆(位于竹安路与中山路拐弯处)以及原梧州市建筑公司工会大楼(位于原竹安路)等商厦。

这些商厦完工后,以转让等方式多次变换经营老板和大楼名称。民国时期梧州较大的酒店还有南华酒店(现今南环路大东酒家,设计四层,曾经在天台加建顶层为戏院)、环球旅店(原址位于小南路与长沙路东南拐弯处)。

当时,梧州已经依桂江划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民国政府早有计划建造桂江大桥。1928年,工务局曾设计有桂江大桥图样,1931年曾请广东专业人员来梧州进一步制定建桥设计方案,曾提出征收饮食捐筹资建桥等办法,但建桥工程一直推迟。抗战爆发后,除防务工程外停建了所有市政工程,梧州光复后又着重于河东市区重建,因此直至解放前一直未建桂江大桥。

解放初期,梧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1950年开始施工建设桂江浮桥及两岸桥头码头,1952年元旦桂江浮桥完工正式通行。

解放前,各县公路未通达梧州,容苍公路只通到龙圩,贺梧公路只通到大漓口,解放后,龙圩至梧州这十公里的公路迅速开筑,并于1951年9月正式通车。随后,开筑大漓口至梧州约九公里的公路并通车。1950年至1951年,建筑混凝土小南码头、龙圩码头,扩建南堤路石砌护坡,扩筑南堤路延伸至金鸡冲口,在南堤河滩分筑支路以便各县汽车直达市区。继续铺筑桂林路、四坊路、南环路、大中路等路面。

随后在数年间,修建和改善了河东城区多条道路:阜民路、东正路、建设路、环园路以及西门口至南堤路的路面、大东路面等道路。在解放初期的两三年间,建筑了居仁市场、洞天市场,加建了北山公园设施等。

卓缵森当时在市政府建设科负责设计和监工中山公园建设,他负责的公园工程有:用水泥三合土铺建环园路及支路路面,修建各条阶梯路面;建筑水渠沙井、石椅、水池、花坛,安装路灯;新建六角凉亭三座(照片7为凉亭施工现场)、修整原有凉亭三座;新建阅览室、动物园各一座;修建公园路口大门牌坊(照片8为牌坊施工现场);在中山纪念堂后面开辟大广场,在纪念堂前面平台大花园周边以及公园内新建的三个凉亭内,建造二十多张新式的钢筋混凝土批荡磨石米长靠背椅(梧州人称“梳化椅”)。其中纪念堂前面平台大花园周边建造十二张长椅,这十二张长椅自1951年建造以来经历65年风雨至今仍保留供游人憇息。

hr


老梧州的城建管理方式与今相似

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梧州城建工程进展较快,政府筹集城建资金的渠道逐步形成。城建资金来源有政府征收的各种税费:出售出租公地(挖山填塘填冲所得地块,以及市区原有公地等公产地块)的收入、政府开发建造一些住宅基地并按照规划和划分地块出售所得款项、向沿街铺户收取马路费(按店铺向马路的阔度和面积的一定比例收取)、房捐、过河艇费、卫生清洁费、所得税等等,城建资金来源还有单项发行公债。

民国时期城建的规章制度,自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制定颁布,不断修改补充。由于常修建和扩宽马路,造成沿街店铺拆迁,原店铺剩余位置不足使用。政府首先划定沿街店铺占地的深度宽度尺寸以及毗邻地尺寸,规定建筑面积、楼层高度等,规定了建筑店铺、骑楼的建筑材料使用标准、建筑物式样,制定保持街区整齐和环境清洁卫生的制度。报建规章要求建店建房要先写文绘图上报政府,经查勘审批才准予开工。检查规章要求,竣工后如果超出原划定地界或违反有关要求,则进行处罚。街区内不允许未经报建擅自建房,为此城建部门设置有取缔课。制定了建筑公司(营造公司)的注册、建筑工程承包等规章。制定电器店铺营业、购买和驾驶汽车等注册、登记、限制、处罚等规章制度。制定环境清洁、饮食行业等规章。

民国时期梧州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不多,以上社会管理职能,很多是由城建部门掌管,大致相当于现今的规划局、城建局、国土房产局、交通局、水电局、工商局等机构职能。

民国时期梧州建设市政工程和军事设施,往往要拆迁民房。为了腾出地皮,政府对拆迁户强令限期搬迁,每平方米一般补偿两三元,并规定拆迁户搬迁到政府指定的山岭冲地。政府在这些地方开筑一些土路和土坡,由拆迁户自行开挖土石方取得宅基地,建房的木板、竹壁、顶瓦等材料,由拆迁户自行解决和自行拆搬原住房屋的材料。自民国初期至解放后的二三十年间,政府允许拆迁户和平民百姓(很多是原住市区近郊塘基沟边的平民)在城区周边的山岭冲边自建简陋房屋居住,如:河东的冰井冲、椎子冲、石鼓冲、百花冲、珠投岭等,河西的步埠冲、鸡爪山等,因此这些山冲的简陋房屋非常多,由山脚延续到山腰以上,横看鳞次栉比,纵看逐级逐层。这种平民住宅密集分布的“山景”,可谓山城梧州的建筑特色之一。

民国时期各项建筑工程由建筑公司或称营造公司(相当于现今的设计、施工企业)承包建造,卓缵森常与这类公司有审查、验收等工作往来,有时给公司老板介绍雇用工程技术人员;公司承接工程后或转包给其它建筑、营造公司,再转包给包工头或泥水工、木工、棚工等工头。这样层层转包、分包,现今很多施工企业也大致如此。

民国时期抗战前,梧州较大的建筑公司为同和建筑公司,老板谭成,除了承建上文所述的桂南堂投资建筑的大楼,还承建了大南酒店(原市建筑公司大南路办公大楼)、贞记公司大楼(代理美孚洋行火水油等业务,旧址在南堤路)以及亚细亚火油公司各处大部分楼房。

?
    
    
版权所有:b82.com官方网站 桂ICP备13002354号-1 梧公网安备:45040502000038号
技术支持: 梧州零距离网站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